最近,网名为“希希诺拉”的网友向《爱健康》周刊官方微信“黔医掌中宝”发来疑问:很想了解下医院里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及普通人如果不下心碰到装有医疗垃圾的垃圾袋会不会有感染风险的种种疑问。对此,带着她的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贵阳市卫生监督管理局及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感染科等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
相信不少人去医院总会在各个楼道、病房看到摆着用颜色不一塑料袋装着的垃圾桶,甚至连护士推的治疗车上都有各种不同大小的收纳桶。据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感染科科长赵倩介绍,之所有医院里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颜色大小样式的垃圾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不一样的医疗垃圾。
据她介绍,所谓的医疗垃圾,准确称呼应为医疗废物,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按照分类,共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五大类。这其中包含了针筒、针头、棉签、纱布、药瓶、输液袋、手套、尿杯、各种导管、各类敷料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东西等等。
“像病人化疗后使用过的药瓶、检验科用的试剂等属于化学性的医疗废物,这一种类的医疗垃圾一般是用红色塑料袋进行装置;而作为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性医疗垃圾,例如和病人体液相关的棉签、敷贴、棉球、血糖试纸等都是放在黄色的专用包装垃圾袋中,而另外一种像刀片、玻片、针灸用过的针头、薄一点的针剂药瓶等损伤性医疗废物都要放入专门的利器收容盒里。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相关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而被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及及时密封。”赵科长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像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而如截肢、外科手术截下的基本成型的脏器等体积较大的特殊病理废物应单独分类收集后并用中文标签注明为病理性废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废物,但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感染的则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赵科长和记者说,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有专门的标准及流程,配有专人管理,明确规定禁止工作人员私自转让、买卖。各科室工作人员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超过盛装容器的3/4时及时有效封闭,外贴专用标识,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将分类收集好的医疗废物用医疗垃圾转运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暂存时间不允许超出2天,然后统一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做集中处置,并有相关交接登记记录。
据贵阳市卫生监督管理局监督四科潘科长介绍,作为卫生行政执法单位,贵阳市卫生监督局依据相关国家法律和法规、标准规定,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00余户,2015年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关于逐步加强医疗废物监督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贵阳市农村医疗废物县、乡、村一体化处置规范》等,2015年度监督检查了医疗卫生单位4066户/次,我市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机构与“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签署协议集中收运处置,2015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为5817.65吨。边远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置。总体说来,近几年来一方面通过慢慢地增加培训,提供管理模板,另一方面加大监督处罚力度,注重执法细节,贵阳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较为规范。”潘科长对记者说道。
采访中潘科长和记者说,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其医院垃圾的产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前去医院看病的普通患者要尽可能的避免非间接接触到医疗废物,但为避免疾病传播,保护每个来医院的人的健康,医院建立了严格的处理处置流程,大家不用过于紧张。
那么,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装有黄色垃圾袋的医疗废物袋,又该怎么样应对呢?对此,市妇幼保健院感染科科长赵倩提示警醒我们:首先,尽量保证自身和家人(尤其是孩子)不要碰到黄色垃圾袋里的垃圾,如果不小心碰到,应立即流动水洗手。如果是被使用过的锐器扎到或划破了皮肤,首先要在伤口旁边由近心端(离心脏近的一端)向远心端(离心脏远的一端)轻轻挤压,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扎的皮肤;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做消毒,并依据情况包扎伤口。若还有担心,可以第一时间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专业评估,决定是不是给予预防用药。
如果是在家中有使用例如胶布、创可贴或血糖试条等医疗物品,建议在进行垃圾丢弃时,先用一个单独的收纳袋进行放置,如果有针头等锐器,可以先盛装于一个质硬的纸盒子内,再就近交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