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革命”与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日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就《昆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进行听证。《办法》规定昆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且规定了每类垃圾投放标准。分类投放实现后,在生活垃圾收集环节也将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那么昆明市区内的垃圾分类进行的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分发了50份问卷做出详细的调查,并通过走访发现,虽然有了清晰的规划,但从环卫工人到市民,垃圾分类实施起来都有不小的困难。
在问卷调查中,90%的市民认为扔垃圾时有必要按照类别进行区分,54%的市民表示所在社区有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经过实际走访,一些购物商场和居住小区的垃圾桶仍然没有进行分类。
位于北京路上的一住宅区,除单元楼下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字样的分类大垃圾桶外,其余道路上摆放的都是单个小垃圾桶。“有时候扔空饮料瓶我都会犹豫,因为这种瓶子是能再一次回收的,但是只有一个桶,所以只能扔进去。”该小区住户黄芳说。
除了住宅区,商场等人流较密集的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在万达广场看到,商场内摆放的垃圾桶大多也只是单独一个,部分桶上还写了“不可回收”的字样。正在逛街的朱女士表示,“就算扔的时候想分类也没办法区分。再者,商场内多个垃圾桶前都写了‘不可回收’字样,那是扔还是不扔?”
只有一个垃圾桶,市民不得不扔,那进行了分类后情况又如何?在西园路、学云路等多条道路上,垃圾桶都有“可回收物”“有害物”“其他垃圾”等明确分类。当天中午,记者在西园路上一垃圾桶前观察发现,市民扔垃圾时很少留意桶上的字。“以前扔的时候会按照标识区分,后来发现有的垃圾桶虽然外面有分类,但扔进去的垃圾都是落到一个桶里,就觉得没必要分了。”刘女士说。
去年5月印发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对蓝色可回收物、红色有害垃圾和绿色其他垃圾都有不同的处置方案。例如蓝色可回收物由环卫部门或专业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按照“收集-清运-分拣-深加工处理”的方式来进行运输,由再回收中心分拣、储存,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处置。
通常保洁员是垃圾的再次处理人,那这些垃圾会运往哪里?又如何正确地处理?问卷调查中,62%的市民表示并不了解。经过实际走访,这一环节的进行可谓“一锅端”。
几天前,在万达广场负一层停车场出口处的垃圾房里,保洁员王保存正把一个蓝色大垃圾桶里的垃圾往垃圾车里倒。她说,这些垃圾几乎全部来自商场,多数时候,自己会先把塑料瓶一类可再利用的筛选出来,其他垃圾就混在一起倒。
同样的情况,位于学云路附近的一垃圾中转站内,保洁员李树菊直接把蓝色大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了垃圾车里。从早上7点工作开始,她每天要在旁边小区与垃圾站之间来回八九趟。“小区内的垃圾桶倒是颜色不一样,不过对垃圾分类我们不难发现的也不多,而且那么多垃圾要分类工作量太大了,所以每次都是汇集在一起。”走进这个垃圾中转站,墙面上“垃圾分类间”的红色字样十分显眼,与之对应的是两台蓝色的垃圾处理设备。王树菊说,以前的垃圾都是统一倒进这个处理设备,只是最近设备没有工作,才倒进门口的垃圾车。而至于分类,她表示,只是处理更方便,不进行区分。
意识是垃圾分类进行的关键。在调查中,60%的人对各种垃圾的界定不太清楚,10%的人完全不清楚。今年22岁的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刘颜成说,“我认为市民对各种垃圾的认知是分类的重要环节,但自己和周围朋友对此的界定都是模糊的。”
对垃圾分类的界定不清楚,扔垃圾时有疑惑怎么办?62%的人选择凭判断扔,只有28%的人选择仔细查询后再扔。市民李晶认为,垃圾桶上可以简单注明具体类别。如可回收垃圾包括哪些,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哪些。明确的标记不仅能引起市民注意,也能解决有意识但不知道往哪扔的问题。
分类界定不清晰只是其一,不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则是其二。调查中,66%的人认为垃圾分类实施对城市环境改变不大,14%的人认为垃圾分类属于个人行为,就算不分类也无可厚非。而据统计,昆明每天产生的约6000吨生活垃圾中,按目前的水平,有20%-30%是可再回收利用的。其中,线%,总的算下来,回收利用率为14%-24%。有些本可回收的垃圾由于未分类,与其他垃圾混装被污染,失去了回收价值。由此,提高市民分类意识与分类工作本身同样重要。
在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学院特聘教授段昌群看来,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努力和市民配合。根据目前情况,源头垃圾分类做的不够好是该项工作推进困难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在每天产生的垃圾中,可以说70%-80%都是可再循环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置的。”段昌群说,垃圾处理的最后阶段无论焚烧还是填埋,都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况且并非所有垃圾都需要焚烧。例如路边的落叶可以收集后铺在树干下,防止泥水溅蚀污染路面。打碎后撒在草坪上,成为二次肥料。他同时说,在所有垃圾中,生活垃圾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然而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扔垃圾的时候很少有较为明确的分类,就算分类投放了,在运送过程和集中再处理时往往又混在一起。
段昌群认为,垃圾分类要想顺利推行,涉及部门较多。谁驱动,谁负责,建立何种体系,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个人家庭、生活小习惯不同导致分类意识有偏差,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如此一来,需要梳理的工作繁多。从源头抓起,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何以从源头梳理?他表示,首先明确政府主管部门,进而层层分解任务,抓好落实。使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对垃圾分类有清晰的认知并努力实施。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每个市民的分类意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市民、企业或单位应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通过低消耗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市民扔垃圾时严格区分,餐馆尽量不用快餐盒,单位和企业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过度包装。通过降低纸张、塑料、泡沫等垃圾排放,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处理数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管:甘肃省委网信办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