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垃圾分类已经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时,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静研究起了垃圾分类。在充分了解了垃圾的特点以后,她自备好分类箱,为了方便记,她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垃圾分类小窍门顺口溜: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一边。针对社区的垃圾桶主要为绿、黄、红、蓝4种颜色,这4种颜色分别代表回收不同的垃圾,可以记为:绿厨厨、黄其其、红危危、蓝宝宝。
近日,北京市城管委透露,北京也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罚款不会低于上海。但北京的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此次北京与全国其他城市逐步开展的垃圾分类决心比较大,堪称垃圾分类2.0时代。
垃圾分类虽然成为近期热点话题,但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慢慢的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1993年,北京率先制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要求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但是20年后的今天,虽然可见北京街头、社区分布了许多分类垃圾箱,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明显的分类意识,除了翻捡饮料瓶的拾荒者,我们很难判断哪些垃圾能够被回收和再利用。
薛涛表示,一般而言,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从生态环境和资源循环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角度的更加高的要求来说,必须要进行垃圾分类。10年以来在我国高速推进的垃圾焚烧项目可以保障城市垃圾问题的安全和减量,避免之前仅仅通过垃圾填埋和卫生填埋无法克服的隐含风险、库容和征地问题以及越来越远的运距问题。而作为实现生态文明标准的更高目标而推进的垃圾分类,就像我们逐步取得的对碳排放和气候变暖的共识一样,虽然有人争议,但是总体来说是在被愈来愈普遍地支持和推进的。
我国在政策和法规上一直在支持和推进垃圾分类,但这一轮垃圾分类的实质性启动的转折点来自2015年4月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该意见要求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该方案从制度体系构建方面出发,提出要建立和实行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等制度,从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实现垃圾强制分类目标,该方案激励约束两手抓,要求强制分类城市以正向激励方式为主,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并提出了加快建立前端、中端、末端有效衔接的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处理系统要求,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基础保障。
薛涛认为,当前,垃圾分类大多分布在在城市,包括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是社区管理、中端是环卫、后端是垃圾处置。在前端要解决老百姓如何参与的问题,在中端的环卫领域,包括垃圾清扫、收运、转运等,需要分类应对。在后端的垃圾处置中,包括之前焚烧、填埋,还包括新增的湿垃圾处置和别称“城市矿山”的循环经济产业。
在薛涛看来,上海垃圾分类真正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同样,北京作为一线城市也必然及时跟进。垃圾分类对这些大城市来说是不可能回避的问题。首先,随着时下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地发展,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几乎达到失控状态。现在北京市每天会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垃圾焚烧或填埋等无限扩容的方式面对垃圾量不受控的增长,长此以往,更不符合绿色循环发展要求。
其次,从废品回收体系来看,如果不从前端做好垃圾分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干物质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薛涛分析,除了拾荒者挑拣有限的垃圾进行分类以外,大部分垃圾未进行干湿分离,不仅增加清捡难度,还可能会引起可回收的垃圾被湿垃圾污染。随着垃圾体量的增加,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的垃圾也可能被丢弃,立即进入末端垃圾处理环节,不仅带来垃圾增量,还会造成干物质资源浪费。另外,湿垃圾有效处理处置产生的生态价值不容忽视。湿垃圾的最终去向能够最终靠沼气发电,更关键之处还在于沼渣归土,实现生态闭环。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薛涛认为,一方面要考虑垃圾分类的文化价值,通过宣讲、宣传等方式让大家去参加了,让社会契约精神成为风尚,让百姓和政府之间相互信赖。这其中,政府要把垃圾分类的中端、末端处理所做的工作要充分地展示给居民,让居民从内心认为“垃圾分类”不单单是口号,进而增加其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和执行力,让垃圾分类推行起来有更大的广泛性和群众基础。
“当前,大部分都是做环卫工作的人从专业角度在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在垃圾分类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公共管理学科和大众传媒学科的参与,我们在这样一些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足。”薛涛说,相关学科的参与会在很大程度上研究怎么样让大家更好地从心理上理解和认可垃圾分类。
另一方面,开展好垃圾分类要在“两网融合”上做好文章,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通过融合,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其它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在此方面尤其要对拾荒者或废品从业者进行安排,或者到正规的废品回收机构去工作。
当谈及垃圾分类后,回收产业是否会承担较大压力时,薛涛认为,中国传统的垃圾分类回收行业对高价值废物的回收是很充分的,可以接纳得住分类后更充分的资源回收,难点在于如何务实地将参与垃圾分类的一些非企业化的社会自发组织或拾荒者纳入正规化管理系统里来,而又不降低这个行业原有的效率。另外,随着垃圾分类的进行,相关的环保设备肯定要更新,包括环卫车、垃圾桶、压缩机等,还包括垃圾中转站的升级,这对环卫装备的一些公司是一大利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