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堂fun88专业生产:垃圾桶、不锈钢垃圾桶、分类垃圾桶、公共场所垃圾箱等系列环保产品!
垃圾桶、不锈钢垃圾桶、分类垃圾桶源头生产厂家乐天堂fun88专业从事环保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企业。
全国咨询热线:15534828825
联系我们
乐天堂fun88
155-3482-8825

联系人:张经理

手机:15534828825

邮箱:zhang@bxgtp.com

QQ:472920400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恒磁路以西

当前位置:首页 > 垃圾桶

“非正常”军武:“滑稽坦克兵团”小传

来源:乐天堂fun88    发布时间:2024-03-30 12:49:29

产品详情

  “很遗憾,我国军队在二战期间的装甲兵领域并未占据领头羊,但或许第79装甲师是唯一的例外。”——利德尔•哈特

  导语:上周炸药兄来沪主持《潜龙谍影V》设定集相关的线日在奥马哈滩头收集的沙子。诺曼底登陆战已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其间又有多少惊心动魄的传奇,霍巴特的“滑稽坦克兵团”是其中之一,这是他们的故事。

  在苏德战场,德军正步步逼近斯大林格勒;在北非大漠,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阿拉曼和奥金莱克的部队反复拉锯;在太平洋的波涛之上,盟军正在瓜达卡纳尔岛迅猛推进。然而,已被踏在纳粹铁蹄下长达两年之久的西北欧却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如此的平静,对盟军当局来说不啻为难堪局面。为验证以联合兵种奇袭登陆并占领高度设防港口的可行性,盟军联合作战指挥部决定于8月下旬进行一次跨越英吉利海峡的突袭行动。目标选定为德国国防军第302卫戍步兵师重兵驻守的法国滨海塞纳省城镇迪耶普。盟军突袭部队由加拿大第2步兵师担任主力,辅以英军突击队、少量美军观察员及自由法国部队。为减轻登陆部队的压力,还为加第2步兵师配属了加陆军直辖第14装甲团(即“卡尔加里团”)。

  卡尔加里团配备了58辆新式英制邱吉尔步兵坦克,包括在炮塔安装2磅火炮、车体前部安装3英寸榴弹炮的I型和仅在炮塔上安装6磅火炮的III型;此种坦克专为支援与伴随步兵作战而设计,虽然行驶速度缓慢,装甲防护却相当优秀。该部在突袭作战中负责支援埃塞克斯苏格兰团和皇家汉密尔顿轻步兵团,盟军计划用这些坦克开辟登陆场并掩护步兵向市区突击。

  按原计划,卡尔加里团在市区战斗结束后还应对圣奥本的德军机场实施炮击,并摧毁位于阿尔克-莱-巴塔耶城堡的德第302师师部,最后登船撤回英国。

  迪耶普海滩遍布粗卵石,对采用板簧悬挂装置和多对小直径负重轮的邱吉尔坦克来说,履带被此类卵石卡住的几率极高。因此在登陆战中打头阵的坦克都在前部临时焊上了巨大的线轴,其上卷绕着特制的铺路毯,这是一种内部平行设置多根支撑木棒的板司呢,坦克从登陆舰驶上滩头之后便会放下线轴铺开毯子,以便后续坦克安全驶过。但粗卵石之后的障碍很不好对付,因为以邱吉尔坦克的越障能力不可能直接越过迪耶普的海堤,所以坦克在进抵海堤之后需要依靠随行的工兵用炸药在堤上炸开口子,才能继续前进。在抵达市区入口时同样需要工兵清除设置在此处的混凝土反坦克工事。不过,参与攻势的加拿大皇家工兵部队却没有装甲车辆可供乘坐,在执行爆破任务时不得不暴露在遍布滩头高地的德军火力点眼皮底下。

  为清除德军火力点,卡尔加里团还配属了3辆用邱吉尔II型坦克紧急改制而成的邱吉尔-欧克喷火坦克(以设计者欧克少将命名),代号分别为“公牛”、“野猪”和“甲虫”。

  1942年8月18日深夜,盟军舰队护送登陆部队悄然离开纽黑文港向迪耶普进发,但由于意外遭遇德军舰只,登陆战的突然性丧失殆尽。19日0450时,英军第4突击队打响了战斗第一枪。作为突袭主力的加拿大部队在30分钟后开始登陆,卡尔加里团原计划分四个梯队先后上岸:其中第一梯队为坦克9辆(包括所有3辆喷火坦克),分为2个集群支援步兵登陆;第二梯队为坦克12辆;第三梯队为坦克16辆;第四梯队则为全团剩余的所有兵力和装备。

  但登陆行动从第一梯队的3辆喷火坦克开始就掉了链子:“公牛”在驶出登陆舰后立即沉入水中;“甲虫”上岸后被反坦克炮击中一侧履带,丧失了行动能力;“野猪”的燃料拖车被流弹命中起火,但它却勉强突破了滩头。除此以外还有3辆坦克因履带被击中或粗卵石卷入行走装置而动弹不得。结果只有3辆邱吉尔坦克“美洲豹”、“猎豹”和“老猫”靠着铺路毯勉强冲到了海堤前。随后第二梯队也遭到了德军的痛击,仅得4辆坦克完好登陆。

  未等第三梯队的坦克掩护担任步兵预备队的蒙罗亚尔燧发枪团冲上滩头,之前舰队施放的烟幕慢慢的开始消散,德军炮火立即向运载着坦克的登陆舰招呼过来。结果只有10辆坦克成功登陆,其中7辆开到了海堤前。在此期间,卡尔加里团团长乔尼•安德鲁斯中校的坦克也沉入水中,中校本人为营救自己的车组而中弹捐躯。

  在工兵部队的努力下,成功登陆的坦克中有半数终于穿过海堤进抵迪耶普市区入口,德军部署在此地充作固定炮台的旧式法国坦克完全不是邱吉尔坦克的对手,但卡尔加里团也只能止步于此——工兵爆破部队在海岸的德军火力点压制之下死伤惨重,已无力为坦克部队清除挡在这里的混凝土工事。因盟军指挥官罗伯兹将军于0900时决定撤退,第四梯队未能出击。卡尔加里团的三个梯队共37辆坦克只有6辆得以撤回滩头,下午1400时,盟军完全撤出战场。

  参与这次“庆典行动”的约5000名加拿大官兵伤亡及被俘3367人,英军突击队损失率亦近25%,外加皇家海军伤亡550人,皇家空军也折损了106架飞机。其中卡尔加里团伤亡17人,被俘157人。不仅如此,由于当天驻扎在沃辛顿的英国皇家坦克兵团第147汉普郡团在例行无线电监听时全程收听了卡尔加里团的悲壮战斗,失利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

  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反倒是对岸的德军给了一点心理安慰:当天夜里,一架德国军机飞临卡尔加里团位于锡福德的营地上空,丢下了一捆该部幸存官兵的照片。

  迪耶普突袭战给盟军上了一堂学费高昂的实习课,时任英帝国总参谋长的艾伦•布鲁克元帅认识到目前盟军完全不具备合格的联合兵种登陆作战能力,临时改装拼凑的装甲车辆难以胜任大规模的抢滩登陆战,德军在法国北部经营多时的大西洋壁垒防御能力不可小觑。盟军不但亟需研制一系列专供登陆突击所用的特种车辆器材,还需要一支训练有素、能够有效发挥器材能效的技术尖子部队。

  1943年3月11日,布鲁克元帅决定由英第79装甲师担起这项重任。该师创建于1942年9月,起初只是按照第7及第11装甲师建制组成的标准部队,它为何会被选上,很大原因主要在于其师长珀西•斯坦利•霍巴特少将的专业背景。

  1885年,珀西•霍巴特生于当时的英属印度,1906年从伍利奇的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即被吸收入皇家工兵部队,服役于精锐部队第1孟加拉工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霍巴特以参谋军官身份转战法国及中东战场,战后又入参谋学院深造,毕业后自愿调入了草创之初的皇家坦克兵团,成为了富勒上校与利德尔•哈特坦克突破理论的忠实信徒。

  在1927、1931及1933年,霍巴特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主导了一系列装甲兵技战术演练,并革命性地指出应以坦克作为反坦克作战的主要手段,主张将坦克从单纯支援步兵推进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并由专用的工兵车辆填补支援步兵的任务,此外他还极力主张在装甲部队中推广无线电通讯。

  当然,这些超前的理论在当时的英军中并未受到重视,霍巴特也因其不拘成规的作风和尖刻毒辣的雄辩而得了个“老叫花子”的诨名。英军装甲部队尽管一直在坚持研制与测试各类特种工兵车辆与辅助设备,却从未真正重视过这些成果,用装甲兵专家约翰•威克斯的话说,这一时期的英军装甲兵就是“一群在平原上被掠食者追逐的鸵鸟”——尽管看上去跑得很欢,实际上都是在白白费力。迪耶普滩头的悲剧,和这种对技战术发展漠不关心的半吊子作风不无干系。

  1934年,霍巴特晋升准将并接下了英国第一个常备旅级装甲部队——第1装甲旅的指挥权。后于1938年以少将军衔主导了新设的“自动化师”作训工作,这支部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第7装甲师。如今在迪耶普失利的惨剧之后,这位工兵出身的装甲兵老炮又临危受命,接下了将第79装甲师打造成特种车辆孵化场的重任。他的第一要务,便是仔细爬梳迪耶普突袭战中装甲部队的教训,看看在那片滩头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迪耶普失利后,盟军很快发现了自己在坦克登陆的时机上犯了大错:当时为了让坦克和步兵同时攻上滩头,盟军的坦克登陆舰必须尽量靠近海滩再让车辆出舱。但这样一艘排水量达到200吨、内部存有9辆坦克的舰只无疑会成为敌方炮火的活靶子。在这样近的距离,即便是轻型火炮也能轻易对登陆舰造成沉重打击。而一旦舰只受损,便意味着舰内所有坦克全都无法按时出勤作战,白白丧失大量战斗力。

  这个问题能通过将坦克分别安置在小型登陆艇来解决,但盟军又没这么多的登陆艇可供调用。最好的办法是登陆舰能在与滩头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开舱放出坦克,让它们自行泅水登陆。但轻型的水陆两用坦克防御能力太差,无法抵御反坦克炮的攻击,防御力较好的中型坦克又都过重——如当时英军装备的各型美制谢尔曼坦克战斗全重均有30吨左右,国产的邱吉尔步兵坦克更是重达38吨,一旦入水便会像秤砣一样沉底。

  于是霍巴特将目光投向了发明家尼古拉斯•斯特劳斯勒研制的“双重推进”设备(即Duplex Drive,缩写为DD)。

  斯特劳斯勒(1891-1966)生于匈牙利,在1933年取得英国国籍之前就曾设计过多种折叠式浮渡装置。DD设备的设计目的是为包括坦克在内的大型车辆提供浮渡能力,其主要构造为严密安装在坦克上部车体四周的折叠式帆布防水幕,防水幕整体升起时可为坦克提供浮力和密封防水保障,此时坦克即便整体处在水线下亦不会下沉或进水。除此以外,DD设备还提供一套由坦克发动机直接驱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可让坦克在水中匀速行驶。

  1941年6月,英军在布伦特水库对一辆加装了DD设备的郡守空降坦克进行了测试,结果大获成功,DD设备也最终于1942年6月定型。起初,英军选择了战斗全重18吨的瓦伦丁步兵坦克作为DD设备的主要载体,共有650辆瓦伦丁III型(安装2磅火炮)及VIII型(安装6磅火炮)被改造成了瓦伦丁DD坦克。但霍巴特认为这种老坦克已经过时,决定以较新的美制谢尔曼系列坦克作为新的DD设备载体。

  为谢尔曼坦克安装DD设备时,需要先在车体前后部及翼子板两侧焊上厚度4.76毫米的钢架,随后再套上浸过橡胶液的折叠式帆布防水幕。乘员只需使用安置在车体首上甲板的两个压缩空气瓶为幕布内侧的36根胶柱充气,便可将防水幕支起——完全支起的谢尔曼DD防水幕高度约为3.96米(以谢尔曼V型坦克为载体)。防水幕内还备有13根钢制支柱,这样即便胶柱被击穿或漏气也不会导致幕布塌落。

  谢尔曼DD坦克在水中使用两具直径660毫米的螺旋桨行驶,而螺旋桨则通过一组特制的外置链齿惰轮系统由坦克履带直接带动旋转。不过,鉴于配套谢尔曼坦克的DD设备全部到位需要相当的时间,霍巴特同意先接收旧式的瓦伦丁DD坦克供部队熟悉设备和作训之需。

  瓦伦丁DD坦克从1943年7月起开始交付第79装甲师,并立即在霍巴特的要求下开始登陆作训。至1943年末,该师的DD坦克部队在技战术方面已经很成熟,同时霍巴特手里也有了足够的谢尔曼DD坦克,配属在第27装甲旅和加纳准将的第4装甲旅中,剩余的DD坦克还可武装两个满员的加拿大装甲团,这也是他在未来登陆战中最寄予厚望的特种装置。

  1944年1月27日,第79装甲师的谢尔曼DD坦克向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了汇报演示,后者立即要求英方与美国陆军共享这一技术成果,并且训练和武装3个装备谢尔曼DD坦克的美军坦克营。霍巴特迅速作出反应,一名携有全套DD设备图纸的英方专家于次日登机紧急飞赴美国。六个星期之后,第一批美国本土制造的100辆谢尔曼DD坦克便被运抵英国利物浦。

  美军的DD设备主要以安装大陆R975型汽油发动机的M4和M4A1坦克为载体,而英军的DD设备则主要以安装通用汽车6046型柴油发动机组的谢尔曼III型(即M4A2)和安装克莱斯勒A57型汽油发动机组的谢尔曼V型坦克(即M4A4)为载体。至于第79装甲师的瓦伦丁DD坦克,它们仅用被作训练乘员,并没有参加过实战。

  或许是“双重推进”这个全称太过拗口而且乏味,乘用谢尔曼DD坦克的盟军官兵有时也亲切地称它为“唐老鸭”(Donald Duck)。

  对迪耶普突袭战的分析显示,盟军事先对德军火力点的密集程度估计不足,尽管配备了用于清除火力点的喷火坦克,但数量太少加上全部损失在滩头,没有起到足够的压制作用。参加迪耶普战斗的3辆邱吉尔-欧克喷火坦克是英国军事油料部为了应付这次登陆战,而在1942年8月仓促改造而成的应急装备。它以邱吉尔II型步兵坦克为基础,在车体前部翼子板内侧安装了一具罗恩森式步兵火焰喷射器,坦克在作战时需要曳引油料拖车,火焰最远射程只有45米。

  在霍巴特看来,这样临时抱佛脚的设计根本不堪使用。相较之下,反倒是军事油料部在1941年用2辆瓦伦丁步兵坦克改制的喷火坦克更有文章可做。其中第一辆样车在车体右前部增设了一个喷火塔,使用线状无烟火药击发;第二辆的喷火塔位置相同,但使用高压氮气辅助喷火。

  1942年进行的测试证明后者性能更为优异,霍巴特决定以这辆样车为蓝本设计一种能快速有效压制火力点的新式喷火坦克。这种被称作邱吉尔-鳄鱼的喷火坦克于1943年设计定型,它以邱吉尔VII型步兵坦克为基础——这个型号不但装备了75毫米火炮,还将装甲最厚处由旧型的102毫米提升到了152毫米。邱吉尔-鳄鱼在作战时需曳引一台重达6.5吨的二轮装甲燃料拖车,燃料从连接部通过车底的导管被引入设于车体前部原航向机枪位置的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器设有电击发装置,在5个高压氮气泵的助威下,其火焰最远射程可达108米。

  邱吉尔-鳄鱼的油料拖车储油1820升,若每次喷火持续1秒,则最多可喷射80次。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喷火距离够远,乘员在作战前必须为氮气泵增压,一旦气泵内的气压过低,则会导致没办法喷火。考虑到敌军会尽全力攻击燃料拖车,邱吉尔-鳄鱼还在车内设有应急保全装置,一旦拖车被击中,可通过车内操作迅速将其切离抛弃。即便火焰喷射器燃料用尽,坦克还可用炮塔上的75毫米火炮继续作战(储弹量为84枚)。

  1943年,英军发出了第一批250辆邱吉尔-鳄鱼喷火坦克的订单,配属在第79装甲师麾下奈特准将的第31装甲旅中。至欧洲战场胜利为止,其产量达800辆之多。

  迪耶普突袭战中成功脱离滩头的盟军坦克在海堤和市区入口反坦克工事前一筹莫展的窘境也引起了英军的注意。由于缺乏有效的爆破手段,原本用于支援步兵突击的坦克反倒要依靠工兵以血肉之躯顶着德军炮火清除障碍,简直是本末倒置。在未来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中,必须让工兵拥有专用的装甲爆破车辆,使他们可以抵御敌军火力并有效完成突破使命。

  为此,加拿大皇家工兵部队的J.J. 多诺万中尉在迪耶普突袭之后立即着手以现役坦克为基础打造这种工兵突击车。多诺万先是考虑了加拿大制造的“牡羊”巡洋坦克和美制谢尔曼坦克,但最后还是选了英制邱吉尔坦克——相比前两种车辆,邱吉尔坦克的内部容积更大,车体两侧也设有出入舱门,便于工兵在作战时靠近目标敷设炸药。

  1943年2月25日,加拿大工兵部队在英国萨里郡的汉克雷公有地展示了自己的改造成果:他们将一辆邱吉尔坦克内部弹舱全部拆除,腾出了供工兵栖身和存储设备的空间;这辆坦克随即开到一堵水泥墙边,工兵从车内向外推开舱门,在舱门装甲的掩护下将一组高爆炸药贴在了墙上,最后安全退回了坦克内。而这样一次敷设的炸药足以炸开一个可供中型坦克通过的缺口。

  此外,英军中校斯图亚特•布莱克还为这种新式车辆开发了独特的专用武备。多年前,他曾为英国本土民兵部队研制了一种290毫米超口径弹臼炮,这种结构简单易于搬运和使用的臼炮既可用于反坦克作战也能用来压制步兵。为了将它改造为适配坦克的武备,布莱克先在一辆盟约者巡洋坦克的2磅炮架上进行了测试,事实上此类改造是可行的。于是,布莱克要求对邱吉尔III型及IV型坦克炮塔上的6磅炮架实施改造,再装上自己的臼炮,邱吉尔-皇家工兵装甲突击车就此横空出世(简称为邱吉尔-AVRE,是Armored Vehicle, Royal Engineers的首字缩写)。

  邱吉尔-AVRE使用的290毫米臼炮为前装式,以炮身底部的强力弹簧击发俗称“威德将军的飞天垃圾桶”的40磅高爆弹,其有效距离为73米,不仅对混凝土工事和碉堡具有毁灭性效果,还可用来诱爆地雷;每次发射之后,乘员需拉开机电员坐席上方的滑门,从炮口装填炮弹。在汉克雷公有地的展示中,邱吉尔-AVRE样车搭载的290毫米臼炮使用空爆模式的炮弹在一片雷区中清理出正面宽度8.5米的突破口,随后又以12发连射不断轰击一堵厚达1.8米的混凝土墙,炸出了一个可供自己通过的缺口。

  霍巴特对这项成果褒奖有加,要求从1944年初开始批量制造邱吉尔-AVRE。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共有180辆邱吉尔III型及IV型坦克被改造为邱吉尔-AVRE,不过由于臼炮供应跟不上,部分车辆仍使用原本的6磅火炮。它们被配属在沃特金森准将指挥的皇家工兵第1突击旅中。

  作为专用工兵车辆,邱吉尔-AVRE车体设有多种标准化挂点,因此也发展出相当多彩的增能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先围绕3至4根水管,用长约4米的细灌木围成一个直径2.4米的柴捆,将它固定在车体前部或后部上方。在遇到反坦克壕或较大的弹坑时,乘员可将柴捆卸下投入,以便车辆和步兵通行。

  :加拿大工兵于1943年研制了一种小型突击箱梁桥(简称SBG),全长10.4米,可以安置在工兵突击车车体前部。在遇到较宽的壕沟时,乘员可利用车体后部的手摇绞盘将箱梁桥放下并架设好。

  :在迪耶普突袭战中,临时为邱吉尔III型坦克加装的铺路毯线轴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个设计被邱吉尔-AVRE继承,新的铺路毯敷设线种:使用双线轴、固定式悬臂和末端配重铺路毯的试验型;使用单线轴和可动式悬臂的I型(铺路毯宽3米);使用单线轴和固定式悬臂的II型(铺路毯宽3米)。

  :为了在行进中执行排雷任务,英军于1943至1944年试制了多种适配邱吉尔-AVRE的排雷锄,这种设备能在车辆推进时将前进道路上埋设的反坦克及反步兵地雷掘起推向两旁,再由工兵回收处理。在较为成功的杰氏锄、农夫锄和公牛角锄中,只有最后一种被用于实战。

  :倍力桥是英国陆军部文职人员唐纳德•倍力设计的一种简易桥梁,运用预先排列设计好的钢制桁架供前线装甲师对其进行了改良,制成了一种拥有单履带式悬挂装置的机动倍力桥,它长达115米,可由2辆邱吉尔-AVRE采用前拉后推的方式运送。

  迪耶普突袭的失利也显示出除了能够炸毁海堤工事的工兵车辆外,盟军亦需在登陆后迅速将机械化部队送上海堤。1943年末,第79装甲师在拆除了炮塔的邱吉尔坦克车体前后翼子板两端各安装了一组可通过铰链收放的简易金属吊桥,车体顶部也增设了木制滑轨。在遇到海堤阻碍时,车辆可将前部吊桥搭上海堤,后部吊桥放置在地面形成斜梯,其他车辆和士兵便可从它的身上通行,进抵海堤另一侧;它还可以将车体驶入反坦克壕中,再放下两侧的吊桥供车辆通行,如果壕沟太深,还可多辆合作,以叠罗汉的方式填出一条通途。这种车辆被称作邱吉尔-装甲斜桥运载车(简称为邱吉尔-ARK,即“Armored Ramp Carrier”的英文首字缩写)。

  1944年2月,样车通过了验收,之后陆续有50辆原本计划用作CDL设备载体(详见后述)的邱吉尔II型及IV型坦克被改造成了邱吉尔-ARK。

  早在迪耶普突袭战之前,南非军官亚伯拉罕•德图瓦上尉便设计出一种别出心裁的车载连枷式扫雷装置。连枷是一种顶端坠有沉重球体的金属链条,原本是用于打谷脱粒的农具。德图瓦的设计理念是在坦克车体上挂装一套悬臂系统,在其间安置一个焊有若干根配重链条的辊轮,用辅助发动机带动辊轮非常快速地旋转,利用飞舞的链条连续重击地面来引爆埋藏的地雷。

  1941年,德图瓦被召往英国接着来进行此项研究,他的同僚诺曼•贝里上尉则在利比亚着手进行类似的研发工作。

  1942年夏末,德图瓦的设计获得英军首肯并立即在位于埃及的兵工厂内对一批已经过时的玛蒂尔达II型步兵坦克进行了试验性改装。这种被称作“玛蒂尔达-蝎子”的扫雷坦克在车体两侧增设了向前方延伸的悬臂,车体右侧则增设一具福特V8辅助发动机——它在出力105马力时,可带动辊轮以100转/分的转速运转,利用辊轮上焊接的24根链条来扫雷。扫雷装置的操作员和辅助发动机一起被塞在车体右侧的盒型装甲机舱内,不仅很危险,工作环境也极为恶劣。1942年10月,配属于英第42及第44皇家坦克团的24辆玛蒂尔达-蝎子扫雷坦克参加了第二次阿拉曼会战,尽管扫雷行动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还是积攒了宝贵的技战术经验。

  1943年,英军将蝎子扫雷装置安装在英制瓦伦丁步兵坦克和美制格兰特、谢尔曼坦克上进行了测试,证明这套装置并不能够满足突破大西洋壁垒的需求。根据霍巴特将军的指示,一种更为简易、高效的“螃蟹”扫雷装置迅速问世,并被安装在谢尔曼V型坦克上。

  螃蟹扫雷装置通过一组悬臂挂装在坦克车体前部,在缩短了坦克传动轴之后,可由坦克发动机通过设置在车体右侧的万向轴直接驱动悬臂间的辊轮,而不需额外增设辅助发动机。在执行扫雷任务时,螃蟹装置的辊轮与地面平行,坦克发动机出力则稳定在285马力,带动辊轮以142转/分的转速运转,利用辊轮上的43根链条全力锤击地面扫雷,同时整车以2公里/小时的慢速推进;辊轮两端还设有锯轮,可用于切割铁丝网。在行军时则用车体两侧的液压活塞将装置整体升起锁定,以免磕碰。在遭遇敌军时,坦克能够正常的使用炮塔上的75毫米火炮实施攻击,但由于扫雷装置遮蔽了部分射界,因此坦克火炮只能打击10点钟至20点钟方向范围内的目标。

  在崎岖地形扫雷时,螃蟹装置的辊轮时常会磕碰地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在悬臂后端增设了配重,因此无论坦克如何俯仰,辊轮都可保持距地1.3米。这种改型被称作螃蟹II型,而旧型号则称作螃蟹I型。尽管霍巴特将军本人并不看好螃蟹装置的能效,但第79装甲师还是在诺曼底登陆之前验收了谢尔曼-螃蟹扫雷坦克,其中绝大部分都被配属到邓肯准将的第30装甲旅。作为辅助力量,霍巴特还征调了一些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D7型装甲推土机和使用半人马巡洋坦克底盘改装的临时推土机,配合“螃蟹”们作战。

  为了在诺曼底登陆中稳固登陆场并击退敌军的反击,霍巴特的第79装甲师还列装了一种怪异的光学武备。这种利用高光强光源照射敌军的技术早在1933年就已成型,是希腊发明家马塞尔•米察基斯的杰作,曾在玛蒂尔达II型步兵坦克上进行过测试。出于保密目的,它的官方代号为“运河防御灯”(Canal Defense Light),缩写即CDL。在迪耶普突袭战之后,英方在美国展示了这项攻守兼备的新技术,美国军械署随后于1943年2月决定和英方合作,以美制M3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发新的CDL坦克。

  英军的新型CDL坦克使用美国承造的M3格兰特坦克车体,原本的炮塔则被一个厚达65毫米的铸造式装甲灯塔所取代,内部再用装甲隔板将操作员与设备隔开。灯塔内部左侧设置了一具碳弧光灯,光强可达800万至1300万坎德拉。

  弧光灯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镜,从灯塔前部一个高609毫米、宽60毫米的狭缝中射出,有效照射距离914米,能形成宽311米、高32米的光照区域。狭缝内设有一块装甲遮板,既可手动开闭也可用电动马达驱动,操作员也能用它与友军进行灯语交流。

  第79装甲师麾下第1及第35装甲旅的5个团都配备了格兰特CDL坦克,在英国本土和之前在中东战区的测试都证明它在夜战中能够让敌军暂时陷入盲目与混乱之中,同时也能为友军指明目标位置,是一种很有效的防御性武备。若敌军逼近,格兰特CDL坦克的弧光灯操作员可使用灯塔上安装的一挺7.92毫米贝莎机枪自卫,有些车辆还在机枪身管外套上一根口径37毫米的假炮,用来吓唬敌军。

  在欧洲战场胜利之前,一共有1850辆格兰特坦克被改装成了CDL坦克,第79装甲师的第35和第31装甲旅曾先后装备了这类特种车辆。遗憾的是,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第79装甲师的CDL坦克直到1944年8月才赶到法国战场,因此也就错过了诺曼底登陆战。

  有了精心设计的技术装备,只能算是打赢了这场战斗的前半段。为尽快让部队形成战斗力,霍巴特将军为第79装甲师选定了两处作训基地。第一处基地位于牛津以西的萨福克郡,此处地广人稀,作训空间十分充裕。英军还临时迁走了大批当地居民以避免泄密。

  在1943年8月至9月间,萨福克基地都是第79装甲师的主要作训场所。另一处基地则位于南威尔士的彭布罗克郡的皇家空军驻地,这里大多数都用在第79装甲师的靶场,大部分邱吉尔-AVRE乘员的臼炮射术就是在这里磨砺出来的。而谢尔曼DD坦克需要特殊的邻水作训场地,因此第79装甲师的DD坦克部队在诺福克郡的弗里敦湖进行过初期的涉水测试之后便辗转苏格兰、威尔士、南多塞特郡和斯托克斯湾进行集训,在1943年10月便完成了基本作训任务。

  1943年底,第79装甲师麾下8个旅的各类特种车辆进行了第一次协同演练,随后又于1944年1月、3月及4月为盟军高层作了汇报演练。艾森豪威尔将军、邱吉尔、布鲁克元帅和英王乔治六世先后列席。虽然首脑们对霍巴特的成果评价颇高,但当时谁都不知道这些耗费了大量公帑和时间搞出来的怪东西究竟能对战局起多大的作用。第79装甲师也由此得了个不太善意的绰号——“霍巴特的滑稽坦克兵团”。

  在诺曼底登陆当天,第79装甲师的近千辆“滑稽坦克”主要支援英军战区的三个登陆滩头:“黄金”、“宝剑”以及“朱诺”。不过,该部并非以整师建制参战,而是被拆分成团级或练级部队配属在各滩头登陆部队中,为此霍巴特还派出了一批负责协调部队间合作事宜的联络官。D日当天,第79装甲师各部战斗序列为:

  盟军原本计划由第4及第7皇家禁卫龙骑兵团的谢尔曼DD坦克为进攻黄金滩头的步兵登陆部队打头阵,但不巧的是当天这一区域风浪很大,即便是DD设备也无法让坦克安全泅渡。因此只能让步兵先行登陆,搭载着DD坦克的登陆舰随后才赶到滩头。胆大的诺丁汉郡义勇骑兵队DD坦克部队企图顶着大浪强行泅渡,结果只有8辆成功入水,而且全都没能先于步兵到达滩头。

  与此同时,威斯敏斯特龙骑兵团B中队的5辆谢尔曼-螃蟹扫雷坦克也登上滩头并迅速前往勒阿梅尔驰援步兵先头部队,此处德军火力极为猛烈,共有4辆螃蟹坦克被击毁。

  勒阿梅尔以及拉里维耶尔方面的德军敷设的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深藏在盟军海空力量力不能及的暗堡工事中,在涨潮时可对登陆部队造成致命打击。由于DD坦克姗姗来迟,威斯敏斯特龙骑兵团的螃蟹扫雷坦克和皇家工兵第6突击旅的邱吉尔-AVRE担起了摧毁这些火力点的重任,在半人马装甲推土机和突击队的协助下,它们使用75毫米火炮和290毫米臼炮有力支援了攻克勒阿梅尔的战斗,当然,损失也极为惨重。

  在拉里维耶尔的战斗中,邱吉尔-AVRE和装甲推土机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不过螃蟹扫雷坦克在黄金滩头倒是没什么建树。德军虽然在此处埋设了大量地雷,但都是好几年前从比利时收缴来的旧货,加上长时间的海水腐蚀,大部分都已经成了哑炮。

  攻击朱诺滩头的盟军部队在海上同样遭遇了恶劣天气,装甲部队登录时间也大幅度延迟。由于这里的地形易攻难守,德军除建造了高达9米的海堤外,还埋设了14000枚地雷。加拿大第6装甲团A连的谢尔曼DD坦克一马当先冲上了滩头,迅速敲掉了两门德军75毫米火炮、一门50毫米火炮和6个机枪火力点,守备滩头的德军士气大为动摇,很快便陆续走出掩体投降。随后,第22龙骑兵团的螃蟹扫雷坦克和皇家工兵第5突击旅的邱吉尔-AVRE清理了雷场并在海堤上凿开了几个缺口。至上午0900时,加拿大第3步兵师已经拿下了此处的四个法国村庄,到下午1400时,全师都已经在内陆站稳了脚跟。

  而宝剑滩头的情况则复杂得多,相比较为开阔的黄金滩头和朱诺滩头,这里的居民区极为密集,登陆场也较为狭小拥挤。为此,英军的螃蟹扫雷坦克和邱吉尔-AVRE先于DD坦克登陆宝剑滩头,以便快速清场。而较晚上岸的33辆DD坦克则负责为这些开路先锋提供火力支援。确保登陆场之后,16辆螃蟹坦克和24辆邱吉尔-AVRE在8辆装甲推土机的支援下,仅用了1个小时便打开了5个通往居民区腹地的突破口。至D日入夜,这里的盟军登陆部队已经推进了8公里,遗憾的是未能按计划拿下卡昂重镇。

  第79装甲师的“滑稽坦克”在诺曼底登陆战中极为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任务,在D日入夜前,英军战区已开辟出一片宽32公里、纵深13公里的集结区域。尽管日后还有一场艰辛的卡昂攻坚战要打,但德军的大西洋壁垒已经宣告破产。在D日当天的战斗中,第79装甲师伤亡及被俘179人,120辆邱吉尔-AVRE中有22辆被摧毁,另外22辆需要大修;50辆谢尔曼-螃蟹扫雷坦克损失了12辆,另外12辆需要大修;虽说损失不算少,但成果不错。

  两天后,霍巴特将军赶到诺曼底战场,对特种车辆在登陆战中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    利用特种车辆辅助登陆部队的战术是完全正确且行之有效的,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此类作战行动对气候的依赖性也很强。

  (2)    谢尔曼DD坦克的表现差强人意。在黄金滩头,没有一辆DD坦克先于步兵上岸;在朱诺滩头,29辆DD坦克中有21辆成功泅渡上岸;在宝剑滩头,34辆DD坦克中有31辆成功泅渡上岸。在美军战区的犹他滩头,30辆DD坦克中有29辆成功泅渡上岸;而在奥马哈滩头,29辆DD坦克中仅有2辆成功泅渡上岸。能够准确的看出,DD坦克的能效极易受气候因素影响,但朱诺滩头的战斗仍表明它对于敌军具有相当强的心理震慑力。

  (3)    谢尔曼-螃蟹扫雷坦克的表现异常优异,但仅限于扫雷任务。由于射界的限制,它们在压制敌军火力点时效率不高。

  (4)    邱吉尔-AVRE能够完美胜任爆破、压制火力点、架桥以及辅助扫雷工作,搭载小型箱梁突击桥和公牛角排雷锄的车辆表现特别突出。不过它们也因此成了德军炮兵的优先射击目标,损失比较大。

  (5)    邱吉尔-鳄鱼喷火坦克完全是德军的噩梦,在实际作战和心理作用方面都具有毁灭性效果。但由于其攻击方式比较残酷,导致部分地区的德军对被俘的邱吉尔-鳄鱼乘员采取就地处决的报复行为。

  在诺曼底的胜利之后,霍巴特将军指挥第79装甲师参加了盟军横扫西北欧的战斗,并于1945年3月23日有力地支援了强渡莱茵河的战斗(CDL坦克也在此役夜战中高调出场),在希特勒的棺材板上敲下无数根钢钉。

  在战后岁月里,霍巴特将军主导的多种特种工兵车辆得以在英美军工系统中被一路沿袭,其中的DD设备和连枷式扫雷装置目前仍能在西方军队中看到。不过,这些怪家伙最耀眼的舞台无疑还是D日的诺曼底滩头,就是在这里,这些曾被讥讽为“滑稽坦克”的怪异铁疙瘩拯救了成千上万盟军士兵的生命。

  当然,后人也不应忘记当年在迪耶普滩头捐躯的先行者们,正是他们的牺牲,才造就了第79装甲师的辉煌。蒙巴顿勋爵曾经这样评价道:“

  后记:我一向喜欢怪里怪气的军备产品,或许这个小系列会隔三差五更新下去(一面巨大的flag冉冉升起)。

  机核从2010年开始始终致力于分享游戏玩家的生活,以及深入探讨游戏相关的文化。我们开发原创的播客以及视频节目,一直在不断寻找民间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

  我们坚信游戏不止是游戏,游戏中包含的科学,文化,历史等各个层面的知识和故事,它们同时也会辐射到二次元甚至电影的领域,这一些内容很值得分享给热爱游戏的您。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