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邓晓凡颇为自豪,两年的努力,终于收获了成功。
邓晓凡最初有这一构想,是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当时,美术老师要求他们画一辆新型的公交车,晓凡在白纸上画上了想象中的公交车、车站、路灯……当他想画垃圾桶时,猛地发现,一张小小的白纸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于是他就突发奇想地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画在了路灯杆的两侧,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节省占地面积,还可以方便行人在夜间扔垃圾。最初的“带着路灯的连体垃圾桶”雏形就这样跃然纸上。
既然有了设想,为啥不设计出来在现实中运用呢?他开始搜集各种资料,在这张设计图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完善。有一次,他在搜集路灯图时,一个新鲜的词——“太阳能路灯”出现在他眼前。紧接着,他又将太阳能和路灯、垃圾桶集合在了一起。于是,“带着太阳能路灯的连体垃圾桶”设计图就初步完成了。
虽然现在小有成就,但是邓晓凡依旧记得三年级时自己的第一次科学作业。那次的作业,萌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也让他有机会参加到了学校的科学兴趣班。那次的情况是老师让每位同学回家想一个小实验。
小晓凡苦思冥想也没想出好点子来,这时,在医院工作的妈妈给他提了个建议:“你为啥不研究一下护士在打针之前,为何需要先推下活塞呢?”带着这个实验,他来到了学校,当时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实验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很新奇。于是就让他去做研究,最后,小晓凡很认真地将这原理弄得一清二楚。
“有一道题目,无论是对我的设计,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邓晓凡说的是一道数学题,大致是:在一条河的两岸有错开的A和B两个地方,现在要在河上造一座桥,桥只能与河流垂直,不能斜着造,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使A点到B点的路程最近呢?
这道数学题,难倒了班上所有的同学。后来,老师解答了,其实结果很简单,桥就直着造,人斜着走。这道题,让他学会了用发散的思维考虑问题,这也为他的这款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今年的暑假,邓晓凡和妈妈一起去了世博会。当看到世博会上垃圾箱随处可见时,妈妈就开玩笑说:“要是你的这个设计提早申请专利,投入生产,说不准现在就可以在世博会上使用了呢。”妈妈还说,世博会提倡的是绿色环保,这和晓凡的设计理念很吻合,晓凡设计的产品不但可以利用太阳能节省能源,还能减少垃圾箱的占地面积。
“虽然赶不上世博会,但是能赶上亚运会呀。”听了妈妈的话后,邓晓凡打趣地回答。就在前不久,他还接到一个电线万元买他的这项专利。当时不敢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可信,他也没多在意。但是现在他说:“我倒是真的希望我的设计能被生产成产品,让这款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地为节省能源做点贡献。”(据《钱江晚报》报道)